他创业十年,将休闲零食从小作坊发展到年销售额60亿企业
杨红春——良品铺子的创始人,,1997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就进入了科龙电器公司上班,区域销售总经理年薪达30万。一直有着一个自主创业的梦想。他从尚在巅峰的科龙电器辞职。辞职后,杨红春四处游历,寻找合适的项目。上海久久丫连锁公司董事长顾青。一次聊天中,顾青无意中说道,假如将中华大地最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卖,肯定是个不错的生意。
他觉得完全可以做。自己喜欢吃,味觉发达,吃过的东西基本能记住味道,卖零食有天赋。“科龙每次开年会,各地的销售经理将当地的土特产带回总部,各地好吃的东西基本尝遍。”
创业根据地选在正在兴起的武汉,拉了三位同学一起创业,“良品铺子”从300多个店名中脱颖而出,意为卖好的产品的小铺子。良品铺子2006年在武汉广场对面开了第一家门店,与良品铺子类似的百草味那时已经拥有140多家线下门店,年销售额达到了1.5亿。
他忍痛卖了另一套房,老本几乎见光。规模小、要货少,供应商还需要按照良品铺子的要求生产,合作热情不高。工厂忘了发货,他也不追究,“不愿意合作就算了,那钱送给你了”。大多数供应商面子上也过意不去,继续发货。合作关系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良品铺子在第一年开了6家门店。
面对同行竞争,假冒伪劣的店铺,他并不在意,只是严格把控质量问题。凭借杨红春创业之初指定的正确定位和在供货商及消费者之间积累的良好声誉,“良品铺子”在纷繁的武汉休闲零食市场上也一直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
2011年,良品铺子的规模已经达到720家,2012年突破1000家。随着三只松鼠等互联网零食品牌的出现,颠覆了行业生态。良品铺子开始筹划电商发展,而杨红春也在此时退居幕后,深入研究产品,把电商运营交给了杨银芬。先后在京东、淘宝和一号店等渠道铺开,重大活动时,电商一天涌进的订单相当于往期一个月的订单量。除此之外,基于门店业务运行的信息系统和仓储能力的问题也都暴露出来。
将电商运营独立出来,重新开发线上交易系统,专门为线上开辟单独的SKU,仓库也必须分开。为保证物流速度,又先后在临安、杭州、北京和广州等地建立分仓,这些仓库距离订单的半径不超过500公里,既能方便供应商就近送货,也考虑到了覆盖范围内快递公司的数量。如此一来,良品铺子做到了85%以上的订单可以在隔日送到用户手上。
2100多家实体门店;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平台;本地生活平台饿了么、美团外卖等;良品铺子APP;微信、QQ空间等社交电商等多达37个渠道。线下实体店起家的良品铺子去年全渠道终端销售收入达到了60亿元,位居休闲零食行业第一,其中,线上销售突破20亿元,终端销售贡献率在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