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

www.315chn.com

让天下作坊特产走向全国

打造全国小作坊商业资源共享、市场自律、产业升级的新兴流通服务平台

天宁区发出首张酒类食品小作坊证 规范作坊生产

首页    行业动态    天宁区发出首张酒类食品小作坊证 规范作坊生产

 

做了几十年红友酒的张森明,在4月9日这一天,拿到了天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这是天宁区市场监管局发出的首张酒类食品小作坊证书。

年近七旬的张森明,家住雕庄街道团结村委,是东坡红友酒的传承人,2017年,红友酒因其独有的古法酿造工艺被评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森明从17岁开始学习酿酒,手艺好名气在外,以前还经常被客户请到家里去酿酒。前些年退休后,他一门心思在家酿酒,带出了徒弟,儿子也来帮手。每年冬天是酿酒旺季,几个人要日夜不停地忙上两个月,其余时间只要定定心心地呆在家里,坐等常州本地和周围城市的熟客们上门买酒。

张森明的酒坊就在自己家里,这样的食品小作坊虽然保留了本地传统风味和特色,让好那一口的人们能够寻求到一丝精神慰藉,但也避免不了传统小作坊的共性问题:卫生条件差、生产条件落后,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018年4月,天宁区市场监管局雕庄分局对辖区内的传统酿酒小作坊展开了专项改造提升,张森明的红友酒坊是其中的重点。

为规范小作坊的卫生条件,雕庄分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指导,帮助张森明重新规划生产场地、设备设施,完善生产流程布局。

经过提升改造,原本的露天、半露天生产场所有了简易屋顶,原料区、配料区、发酵区、灌装区、包装区各自独立,潮湿毛糙的水泥地被光洁的瓷砖取而代之,烧煤的土灶头换成了用电的一体化发酵蒸馏设备,酒坊告别了煤烟灰的包围,不再脏乱差,达到了申领小作坊登记证的条件。

对于改造投入的这20多万元,张森明觉得很值得。过去几十年,每到酿酒的季节,烧一天煤下来就被熏得身上脸上都是灰尘和煤灰,“以前自己像个司炉工,穿浅色或白色衣服酿酒是不敢想的事,现在酿酒时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可以,还有了酿酒时专用的更衣室。”

据悉,2017年以来,天宁区逐步强化食品小作坊的规范管理,出台了《天宁区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品种目录》;开展多次专项整治,取缔了一批生产条件差、环境影响大、食品安全风险高的无证作坊;建成了三皇庙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和郑陆镇焦溪古镇传统美食集中区。截至目前,天宁区市场监管局共发放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约60张。

2019年4月16日 08:56
浏览量:0
收藏